张光友
若要问上个世纪家庭中最常见的的电器是什么,手电筒恐怕会是众多答案中的首选。彼时,无论城乡,家中备有一支手电筒,都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
手电筒是一种高级的移动照明工具。远古时代,可控的光源与火所具有的杀伤力给了人类强大的安全感,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既可携带又可随时发出光源的器具。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移动照明经历了从火、油、蜡烛到手电的发展历程。移动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次的变革,出现过火把、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泡手电、氙气灯泡手电,发展到今天琳琅满目的LED手电等。
移动照明器具的改进有一个漫长的演绎过程,先是对油灯多次改进。油灯用油从动物油改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为了防止风把火吹灭,人们给油灯加上了罩,从早期的纸糊罩到后来改用玻璃罩,这样的油灯不怕风吹,便于户外移动照明。在使用油灯照明的同时,人类仍然在寻找其他的移动照明方法,公元前3世纪左右,有人用蜂蜡做成了蜡烛。到了18世纪,出现了用石蜡制作的蜡烛 ,并且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 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使人类的照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火把、蜡烛、油灯、煤气灯这些可移动照明工具,都没有离开火,都是靠物质燃烧发出的光来照明的,一直到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此改写了人类照明的历史,人类走向了用电照明的时代。
现代文明的确应感谢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是他制成了第一盏具有商业价值的白灯,为人类带来了 光明。然而,康拉德·休伯特也应受到同样的尊敬,100年前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他发明了手电筒。休伯特下班回家,一位朋友自豪的向他展示了一个闪光的花盆。原来,他在花盆里装了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电门一开,灯泡照亮了花朵,显得光彩夺目。休伯特看得入了迷,这件事给他以启示。他有时在夜晚黑暗中走路,高一脚低一脚很不方便,就在不久前他还不得不提着笨重的油灯到漆黑的地下室找东西。他想,如果能用电灯随身照明,不是实用方便吗?于是,休伯特把电池和灯泡放在一个管子里,结果第一个移动照明手电筒问世了。
经过不断的完善,手电筒逐渐有了自自己固定的形体。手电筒主身躯体呈圆柱形,用铜皮或铁皮卷起来焊接而成。圆柱形金属皮上被冲压出一些几何图形,一般为凹凸不平的长线条,握上去很有质感。两端口压有螺纹,便于将前面后面灯头及尾盖旋转安装。前面的灯头是一个多部件的组合体,由玻璃片,反光碗及灯泡组成,呈圆椎体状,直径大于筒身,扭下来可以更换灯泡,灯泡很小,是白炽灯的微缩版,大部分亮度稍弱,带黄色。有一个锥体碗状物,叫反光碗,灯碗镀了一层银色亮膜,用来给光线聚焦,调焦的方法就是旋转前面的组合体,将发散的光线聚集成一束,集中照到远处目标,使其显得更亮。灯碗前面那块块玻璃,主要用防止外部物体对灯泡的碰撞,由灯碗和前面铁圈卡住固定。手电筒后盖也可以旋转扭下来,用于更换电池,后盖里还有两片铁片,可用来装一粒备用的电泡。手电筒多数用的是一号电池,筒体直径比电池略粗一点。筒体的中前部是开关,握住筒体,拇指前推即亮,后拨即灭。有的开关分两档,前面还有个红或绿色按钮,推拨两档或推一档后按住和松开按钮,即可操纵打开或关闭。用两节一号电池串联,正极(铜极)朝前。长期不用,外面一节电池前后换个方向(防止跑电)即可。
当年,拥有一支手电筒,不亚于今天的年轻人换了一款新手机。过去的黑夜,即便星月交辉,大地依然笼罩在薄纱里,时而藏蓝,时而银色。阴雨天,夜色就格外浓稠粘滞,把一切空间都充实塞满。道路、田野、沟渠、房舍,全都隐没,藏于暗黑深海。无边际的黑,吞噬万物;折叠的夜,闭锁人间。那是黑透了的夜晚,令人惊骇。这时候,手电筒可就派上用场,大显神威。手执那柄剑戟一般的武器,刺向黑暗,搏击长夜,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侠客,汹涌的夜色其奈我何。划破黑夜的豪光,如同焰火,驱赶与暮夜一同奔突而出的野兽和鬼魅,迫使它们再也不敢偷袭人类的营地;射向高天的光束,如同闪电,刺穿厚重的夜幕,立起一根长长的白色光柱,高不见顶,笔直匀圆,直达天庭。那是黑暗和明亮的交会处,有一层悬浮物包裹,像雾。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过使用手电筒走夜路的经历,多数时候也许并不浪漫,手电筒实际的用处自然是探照脚下的路,让人们避开路上的坎坷、泥泞、屎溺亦或蛇蝎。但在黑夜里,有手电筒的感觉却是极佳的,光芒所及之处,手中的手电筒俨然成了夜的中心。很多小精灵飞来,在光明里轻歌曼舞,就仿佛是你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为它们掏开了一个通往自由的洞。这些夜的囚徒们,把些许的光亮当做彻底的解放。花朵们也睁开了眼睛,夜合花虽然闭合,但花香愈加幽馨。夜籁之声响起,杂以虫鸣风语,犬吠梦呓,此刻,你会觉得,你的身影在手电筒光的衬映下直逼天穹。
现在,市场再也难见这种老式手电筒,老式手电筒退出了市场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更新、市场竞争和无序、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首先,技术更新是老式手电筒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LED技术的广泛应用,手电筒行业迎来了短暂的复兴期。然而,由于LED光源的利润极低,加上设备和研发投入,这一技术进步并没有带来持久的市场繁荣。相反,它使得手电筒作为照明设备中的低价产品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导致一些小厂纷纷倒闭破产。其次,市场竞争的无序也是老式手电筒退出市场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价格战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竞争手段,这进一步压缩了手电筒的利润空间,使得许多厂商难以维持生产。最后,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了老式手电筒致命一击。在21世纪初,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照明方式。智能手机上的手电筒功能在家庭应急照明中取代了传统手电筒的地位,进一步减少了人们对传统手电筒的需求。
老式手电筒虽然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它们经典的作为,也永远留在历史上的某个节点,但那束刺破黑夜的光芒,今天依旧在为我们的前行领航。
(作者系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会长)
责编:孙燕飞
一审:薛琳
二审:袁欣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