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价值VS周期,(https://xueqiu.com/3295943611/340037961)
2014年至2015年的A股牛市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一次极具代表性的行情,其过程跌宕起伏,最终以剧烈调整告终。以下基于公开资料对牛市全程进行结构化回顾,综合关键阶段、涨幅特征及板块轮动规律:
📈 一、整体概况时间区间:2014年6月19日(上证2023.74点)至2015年6月12日(上证5166.35点),持续约1年,涨幅155.29%。
核心驱动:政策宽松(降息降准)、杠杆资金入市、改革预期(如“一带一路”“互联网+”)。
🔄 二、四个阶段划分及特征1. 第一阶段:牛市初期(2014.7–2014.10)指数表现:上证涨18%,深成指涨12%,创业板涨7.7%。
领涨板块:国防军工(+39%)、交通运输(+38%)、钢铁(+37%)。蓝筹股企稳,市场情绪从悲观转向试探性回暖。
2. 第二阶段:牛市确立(2014.10–2015.1)催化事件:沪港通开通、央行降息。
指数表现:上证涨32%,深成指涨35%,创业板涨11%。
领涨板块:券商(+80%)、银行(+37%)、钢铁(+36%)。中字头基建股(如中国交建)受“一带一路”概念推动。
3. 第三阶段:全面疯牛(2015.2–2015.4)风格切换:资金转向成长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成主线。
指数表现:上证涨38%,深成指涨33%,创业板暴涨70%。
领涨板块:计算机(+74%)、传媒(+70%)、建筑装饰(+81%)。杠杆资金加速涌入,小盘股估值泡沫显现。
4. 第四阶段:牛市末端(2015.5–2015.6)指数表现:上证涨16%,深成指涨22%,创业板涨36%。
领涨板块:轻工制造(+50%)、电子(+49%)、通信(+42%)。
市场特征:妖股横行(如“中国神车”涨10倍);全民炒股,日成交破2万亿,估值严重偏离基本面(上证涨32%但盈利仅增6%)。
💥 三、牛市的终结与反思转折点:2015年6月12日见顶后,去杠杆引发流动性危机,市场暴跌。
核心教训:杠杆资金放大波动,政策与市场情绪共振催生泡沫;板块轮动从低估值蓝筹→主题炒作→小盘成长,末期缺乏基本面支撑。
💎 四、历史对比与启示与当前市场差异:2014年牛市始于绝对低估值,而本轮外资回补需求显著,蓝筹仍是初期主线。
共性规律:政策宽松与资金驱动是共性,但行业轮动顺序可能因宏观环境变化而调整。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财经媒体及机构分析,如需完整数据或细节可查阅相关来源。历史经验提示投资者关注估值与政策匹配度,避免过度追逐短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