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荷兰正式批准采购了多种类型的拳狮犬装甲车,包括指挥型、战场救护行、运输行等共200辆,直至2016年已全部接收完毕。而德军也从2006年年底开始购进首批拳狮犬,用于替换他们老旧的M113装甲车和履式战车。相比于其他固定类型的轮式装甲车,拳狮犬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整体的模块化设计,整个车身使用一部底盘加上一步整合于车体后方的任务模块,以及一句驾驶舱组合而成。模块组除了使用底盘未及供电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自行调换,与车体整体运作无关。每个模块都有单独的中央处理单元,想要变化模块时只需现场输入资料就可以,在夜战条件下只需一小时就可以完成模块组的变换,各种车型只需变换不同的模组段就可以。
目前已经推出的任务模块包括战斗指挥、战场救护、后勤运输、装甲运兵车等,未来还将有中口径火炮和步战车的模组。这种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减少装甲车数量,以前需要12辆装甲车才能负担的任务,现在拳狮犬只需要六到八辆底盘和五个不同的任务模组就能搞定。这种便携方式不仅减少了前线的后勤压力,还可以简化生产线的流程,其后勤维护成本也能显著降低,同时也利于在战地迅速更换受损模组以及功能的扩充。为了更方便的更换任务模块,还专门为拳狮犬发展了蝎子升降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可移动的钓具,可用于更换和维护拳狮犬的任务模块,也可用于吊装其他不超过12500公斤的武器。
升降装置是电动的,通过吊钩装载系统便于运输易于操作。该设备具有低成本的维护理念,在操作使用期间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当然,拳狮犬装甲车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它唯一的缺点就是模块组本身不具备支撑车体的效果,导致拳狮犬本身的共同底盘需要加大结构强度才能经受这些模块,由此造成该装甲车的重量相比一般车辆要重上许多,标准型重量约24吨,战斗型重量达到了36.5吨,是许多同类型装甲车的两倍甚至更高。既然身为装甲车,那么该车的防护能力自然不简单。拳狮犬由高硬度钢板制造,全身和使用复合装甲和模块性装甲。
车体前方倾斜角度避弹性极佳,其顶部装有陶瓷装甲板,可以用来对付攻顶的弹药,最高可以抵御14.5毫米重机枪的攻击。复合装甲用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可以随时进行战场更换。车辆底盘拥有多层间隙式装甲,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雷爆炸冲击。甲车长7.8米,宽2.99米,车高2.37米,底盘高度0.5米,最大爬坡度31度,最大侧倾坡度17度。发动机使用一部mtu8V 199Te20柴油发动机,使它拥有着720匹马力的动力,在公路上最高时速可达103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1050公里,最多可搭载11名成员。配备先进的全向独立悬吊系统,可以选择不同的悬挂系统和行走装置。
主武器方面彻底使用魏格曼的FLW-200型无人遥控武器站,从300毫米机炮到7.62毫米和12.7毫米机枪一应俱全。救护模块内部可防止三部担架或者六个供轻伤者救治的专业座位,可以在实战中迅速帮助轻伤病员进行转移。对于一些士兵也可以进行中型的手术和治疗。莱茵金属公司曾和其他国家签订过该装甲车的出口合同,合同总价值20亿欧元,共计211辆拳狮犬装甲车,即使加上测试用的几辆,单价也接近了一千万欧元。这个价格不仅高于美军的斯特赖克战车,甚至比一些国家的军用飞机还要贵。而中东各国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一直以来讲究的就是舒适性和防御性。
拳狮犬装甲车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舒适的步战车,在设计上是充分考虑了以人为本,为了让成员有一个相对安静和平稳的乘坐环境,悬挂系统的减震和车内降噪设计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在兼顾高机动性的同时基本实现寂静行驶。座椅都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而且乘坐空间比较宽敞,不像俄式战车对乘员的身高还有严格要求,身高两米内的大部分士兵称作拳狮犬都是比较舒适的。而让人吃惊的是该战车还配备了厕所,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对于主要用于人员运输的装甲车来说极其利于成员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保存战斗力,还配备大功率空调系统,战士们可以长时间作战而不用遭受热烈天气的煎熬。液压控制的跳板是后部车门,使成员能迅速上下车。
车内的有效容积达14立方米,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车内生活和战斗环境。皮质坐垫和靠背柔软舒适,坐垫可折起,进一步增大载员室通道的空间。成员的饮食和饮水装置也很考究,不得不佩服公司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面对如此高售价的拳狮犬,中东买家们似乎还是不够满意,他们要求莱茵金属公司进一步对该装甲车进行升级,全部使用可升降式座椅,并且座椅靠背要实现45度倾斜。在土豪们的追捧下,拳狮犬的价格再度飙升,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贵的八乘八轮式步战车。
凭借着模块化设计带来的出色的多功能性以及以人为本的舒适的设计,拳师犬装甲车确实有资本被称为世界。第一,装甲车德军这款新式装甲车的诞生,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对于轮式装甲车固有的印象,突出了未来战争中战车的多功能和模块化特点,其快速机动和站场布置能力也让装备了这款装甲车的国家可以在未来作战中能够及时准确的在一线战斗中发挥应有的战斗实力。好了,关于拳师犬装甲车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有介绍不足的地方欢迎来评论区讨论留言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不见不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