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节开始之前,先来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忘记过记住的内容吗?
有没有回答“没有”的小伙伴?我们每个人都遗忘过,或许我们此时此刻正在遗忘某些东西,那些回答“没有”的读者,也许你只是忘记了自己曾经忘记过哟。
当然,这只是句玩笑话。不过,遗忘确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甚至不足以为奇。可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会遗忘”这个问题?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3种不同的理论:
1.衰退论
一张相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褪色,人的记忆也是如此。如果对一个内容没有进行持续的记忆,那么头脑中所保留下来的痕迹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不过有专家认为,衰退在瞬间记忆和短期记忆中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使有限的存储空间用于记忆更为重要的内容。
2.排斥论
我们所有的记忆不仅有令人愉悦的,也有令人痛苦的、难堪的和让人害怕的......面对这些负面记忆时,我们会因为不想记忆,而下意识地将其遗忘。心理专家曾让一群成年人回忆自己儿童时期的经历,结果发现:所回忆出的经历同美好相联系的占30%,其次是害怕占15%,最后才是愤怒和痛苦的经历。所以,不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遗忘。
3.千扰论
持于扰论的专家认为,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激的干扰,所以才会遗忘,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遗忘也不一定是坏事,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遗忘一些事情,其实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人的大脑会自动清空不重要的记忆,如果这个机能受到影响,大脑功能反而会出现紊乱。
虽然说遗忘是正常的,但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够对所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等等,都记得清清楚楚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展开全文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其实,除了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外,他拥有超强的记忆力这一点也声名在外,国外学者称其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
因为记忆力好,博闻强识,在美国耶鲁大学为其举办的茶话会上,钱钟书的表现可谓惊艳四座。在茶话会上,说到一位英语诗人,他就用优美的英语背诵一段这位诗人的诗作,而说到德国诗人、拉丁诗人时,他同样能够用相应语言背诵一段其作品。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诗人并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都能流利背出。据当时参加茶话会的人回忆,在场的外国学者无不佩服钱钟书先生的记忆力,对其称赞不已。
为什么钱钟书这么“神”呢?其夫人杨绛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一点,“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从杨绛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钱钟书保持记忆力、避免遗忘的主要方法就是重复和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重复能增强记忆力呢?其原因也不难理解,重复可以增强记化。容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能够记得牢固,且不易遗忘。难怪德国哲学家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在重复学习方面,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很值得称道。
众所周知,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画家,其作品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堪称绝。事实上,他的读书习惯也很独特。
为了激励自己重复阅读,丰子恺先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在书的背后写“读”字。读完第一遍时,写上第一笔;当重复阅读第二遍时后,再写上第二笔......以此类推,直至把“读”字写完整。而他写的“读”是繁体字,足足有23画,这就意味着一本书前前后后要读23遍。
再来说说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其实是一项将读、想、写结合起来的活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写边读自然比只读不写印象要深刻得多。另外,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将阅读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一番整理,以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摘抄自《超级记忆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想了解更多提高记忆力的小技巧,欢迎关注公众号【星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