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Zara、H&M、Forever 21等快时尚品牌如洪水猛兽冲入中国市场并火爆后,E.L.F.、the Face Shop、Kiko Milano等快美妆品牌,也打着“低价提供时髦美妆”的旗号迅速进入国内美妆市场。
快美妆为何如此吸粉?并有如此大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源于它的“快”。
时尚界的“快”意味着“新”与“潮”,对于时尚爱美的年轻女孩们,喜欢尝试最新流行色、最新妆容,想要入手更多彩妆产品,但是预算通常有限,超高性价比的品牌无疑吸引力巨大。就像买一支300多的“杨树林”、400多的TF眼影,即使可以用到天荒地老,但是也审美疲劳了好吗?还不如买10支50元的口红,一周七天换着用还不重样。
快美妆也正是抓住了妹子们喜新厌旧的特点,推出平价、新潮、质量过得去的美妆品,那自然诱惑力极大。
快美妆与快时尚都是以“快”为杀手锏,但早来的快时尚火了一段时间后,如今可是“凉了又凉”,尽显颓态,而快美妆作为快时尚的新衍生,那么会不会重蹈覆辙?是真正的创新还是换个方法圈钱?
同样的路,不同的套
相信一些敏感的人士已经看出来,快美妆与快时尚走的都是同样的路,一开始出的都是同样的牌。
曾经的快时尚进入中国市场时,气势不输如今的快美妆,Zara、H&M等带来的最新潮服饰“快、准、狠”地抓住当时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欢心,甚至带动了全球的时尚潮流。
而快美妆在中国兴起时,同样捎来最新的美妆款式,如口红色号,眼影、粉底等等,而且更新速度都在两周左右,并且都在压低价,扩张门店,来快速吸引消费者注意,霸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快美妆行业也不是全都墨守成规,虽然路是一样的,但通往目的地的方式是可以创新的,或者换不同的套。
现在快美妆看准了“网红经济”,很多行业开始打造网红时尚媒体的新平台,现在00后年轻势力崛起,他们更追潮流,同时网络数字化时代,电商的发展,使得消费者们绝大部分都使用手机去捕捉潮流。
所以快美妆行业看准互联网工具,并利用现在“网红带货”的影响力,签约网红进行直播等快速宣传,电商交易的便捷也加速了快美妆的发展,新的套路无疑把快美妆的噱头搞得火热,圈到了大把的钱。
广告
太“快”难过质量“慧眼”
以追求最新潮的行业产品是快时尚与快美妆的根本宗旨,作为时尚界的服饰与美妆,自然是引领新潮,但光是求快求新,以时间的证明,质量过不去再新的东西瞬间就变旧变成了“废品”,质量不能熬过去,消费者也会厌弃。
展开全文
快时尚就是前例,Forever 21和H&M等快时尚都出最新款,只要市场上其他大品牌有设计出新款,不过一两周,这些快时尚店新品就琳良满目,价格又便宜,消费者固然趋之若鹜,但好景不长有消费者就抱怨“这衣服穿了一周就掉毛掉色,洗衣机一滚就像抹布一样,质量差得很。”
还有些消费者说穿起来不舒服,不是尺寸比标准的太大就是太小,很快就变旧。这不是一个两个顾客的反应,慢慢越来越多的顾客也发现衣服粗糙针线不准,线头多,质量真心很难与大品牌、好品牌的衣服比,最后快时尚名誉受损,凉了一大半的店铺。
那快美妆呢?快美妆现在刚起步没几年,行情是往上走的,很多人都说快时尚的问题不会出现在快美妆,因为我们进行了服务与创新。可是,现在大部分快美妆模仿的都是快时尚的品牌运营模式,最主要就是缩短概念研发到终端消费的时间,保持低价,同时迅速把最新品推向市场。
有人也说,质量问题快美妆也在注重,而且美妆多是化妆,质量上的感觉会比服饰上的不明显。但我们得思考的是,即使是化妆,那是贴近人体皮肤的,当消费者用久了会不会也感觉不对?如口红觉得涂着干,色系没有大品牌那么准确精美,粉底液、粉底抹着觉得皮肤越来越不适,没有大品牌那么自然等等,因为求“快”,质量问题还是会显露一二,俗话也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况且快美妆与快时尚的产品多数是抄袭,抄袭大品牌。同质化问题加剧,引起消费者审美疲劳,最终消费者会不会还是觉得各种新的都瞧过了,也用过了,还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且质量与档次最好的最得人心呢?
◆ ◆ ◆ ◆ ◆
▼点击关键词,更多精彩内容▼
品牌
行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