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陆军的军衔体系其实比较简单,无非在称谓上跟世界潮流有些格格不入,比如东西方绝大多数国家的“校级”军衔,日本人硬要别出心裁称为“佐级”,多半还是受了中国古代词语的影响,“官佐”一词汉语早已有之。而作为“佐级”军衔的最高一档:大佐,在抗日神剧里层出不穷,始终有读者搞不清楚它究竟可以指挥多少部队。
与民国和西式军衔不同,二战日军既没有“准将”军衔、也没有“一级上将”军衔,将军仅仅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三档(元帅只是荣誉军衔),因此大佐军衔的级别已经相当之高,非常类似于现在我军的“大校”衔,实际等于一只脚迈进将军行列。所以影视剧里“少佐满地走、大佐多如狗”的描绘当不得真。日本陆军的“大佐”军衔有四种可能的军职:步炮兵联队长、师团或者旅团参谋长、军以上作战单位的参谋军官、情报后勤和特务机关的高级军官,确实是挺复杂的角色。之所以强调大佐担任的部队长是“步兵”或者“炮兵”联队长,是因为这俩才是标准的单一兵种最大战术单位,而其它如骑兵、工兵、辎重兵、铁道兵的联队长一般为中佐军衔,还不够大佐的适配条件。
日军步兵联队的兵力大致分为两个档次,第1档是战争爆发初期的“常设师团”、“特设师团”和1942年以后的“甲级师团”。由于这两类师团所属的步兵大队拥有相当于六个中队的兵力,因此联队兵员满编时可以达到3800人到4000人以上,比如第116师团升格为甲级师团后,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时每个联队兵力都突破了4100人。第2档是1938年开始组建的三联队“警备师团”和1942年以后的乙级师团等,每个步兵大队只编有三个中队和运输队,因此步兵联队的满编兵员一般在2600人到3000人左右。比如1939年参加诺门坎战役的第23师团(警备师团),每个步兵联队的编制兵力就是2600余人。但不管是哪一档,联队长都是大佐军衔。
展开全文
由于炮兵在旧日本陆军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绝大多数山炮兵联队、野战炮联队或者重炮兵联队的部队长,也都是大佐军衔。比如野炮兵联队的标准编制是:75毫米野战炮48门,兵员2894人,所以大佐炮兵联队长指挥的兵力也在3000人上下,与步兵联队基本相仿。第二种任职情况是师团或者旅团的参谋长,多数也是大佐军衔,比如在万家岭差点被全歼的第106师团,师团长是松浦淳六郎中将,参谋长就是秋山义隆大佐。但是参谋长只拥有战役策划权和部分指挥权,却没有整个师团的决断权,最终的命令仍然要由师团长下达,所以很难界定大佐参谋长能够指挥的兵力数量。
同时还要看师团长和参谋长哪个更为强势一些(日军没有师团副职,参谋长是二把手),师团长孬一些则参谋长权力就大些。另外确实有部分临时拼凑的旅团、独立守备队的部队长也是大佐军衔,兵力当在3000至5000人之间,这属于特殊情况,绝大多数这些职务仍然是由少将衔军官担任。第三种任职情况是各军、各方面军、各总军级单位的作战参谋、主任参谋、高级参谋,以及是东京陆军中央(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班长、课长等等,基本是随着单位级别升高职务走低。这些大佐参谋军官是大小战役战斗的策划者,但没有实际的统兵权,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这些大佐能够指挥多少兵力。
第四种是宪兵队、陆军特务机关、后勤部队的大佐级军官,在这些非作战单位中,大佐已经是相当高级别的职务军衔了。但是这些单位任务不同、性质不同、编制不同,所以大佐指挥的人数也不尽相同。像板垣征四郎挂大佐军衔时,就从驻天津的步兵联队长调任奉天(沈阳)特务机关长,手下肯定没有3000人的部队,但是权力和能量却是不小。补充说明下,抗战剧《亮剑》里坂本信哲大佐的军衔是正确的,步兵联队长的标配,而黑岛森田的大佐军衔就是明显的常识错误,应该为骑兵中佐,因为满编骑兵联队才1400来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